说明:
1.许可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至许可年限期满(不超过专利期限届满日),具体合同约定。
2.支付方式为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具体合同约定。
3.具体事宜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871-65223170-18 邮箱:zhangshu@mail.kib.ac.cn
说明:
1.许可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至许可年限期满(不超过专利期限届满日),具体合同约定。
2.支付方式为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具体合同约定。
3.具体事宜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871-65223170-18 邮箱:zhangshu@mail.kib.ac.cn
序号 | 申请号 | 专利名称 | 申请人 | IPC主分类号 | 许可费用(万元) | 合享价值度 |
---|---|---|---|---|---|---|
1 | CN201610453278.3 | 海桐种子的清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6 | 6 |
2 | CN201610860789.7 | 苞叶雪莲果实的清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6 | 5 |
3 | CN201710331296.9 | 一种促进低温保存后白楸种子萌发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10 | 7 |
4 | CN201710331304.X | 一种促进低温保存后尼泊尔野桐种子萌发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6 | 6 |
5 | CN202110401795.7 | 一种促进水角种子萌发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6 | 8 |
6 | CN201710330337.2 | 一种提高低温保存后尼泊尔野桐种子胚乳活力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6 | 5 |
7 | CN201710330794.1 | 一种提高低温保存后毛桐种子胚活力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6 | 5 |
8 | CN201710330348.0 | 一种提高低温保存后白楸种子胚乳活力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6 | 4 |
9 | CN202010500410.8 | 一种促进红豆杉种子萌发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10 | 8 |
10 | CN202110394513.5 | 高陡边坡植被恢复的“三个十组合”土壤喷播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3 | 6 |
11 | CN202311132555.7 | 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0 | 3 | 6 |
12 | CN201710330778.2 | 一种提高低温保存后四果野桐种子胚活力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C1/02 | 6 | 5 |
13 | CN201610565732.4 | 东方铁线莲果实的清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F25/00 | 6 | 5 |
14 | CN201210118941.6 | 杏黄兜兰的繁殖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00 | 10 | 8 |
15 | CN202210920735.0 | 一种提升蒜头果植株生长表现的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7/00 | 10 | 8 |
16 | CN202110179507.8 | 民族香料植物麻根的回归种植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7/00 | 6 | 4 |
17 | CN201610155997.7 | 一种天麻共生蜜环菌菌种及其制备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12 | 7 |
18 | CN201510495956.8 | 一种栽培耐高温肺形侧耳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6 | 5 |
19 | CN201610707414.7 | 紫花菌仿生栽培方法及其在植树造林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6 | 6 |
20 | CN201710911452.9 | 一种七妹羊肚菌春播夏收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20 | 6 |
21 | CN201710910362.8 | 一种六妹羊肚菌夏播秋收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20 | 7 |
22 | CN201710911436.X | 六妹羊肚菌的栽培和田间管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20 | 7 |
23 | CN201710910328.0 | 一种梯棱羊肚菌的栽培管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40 | 10 |
24 | CN201710908747.0 | 一种梯棱羊肚菌秋种冬收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20 | 8 |
25 | CN201710908676.4 | 一种六妹羊肚菌的标准化大田生产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00 | 20 | 7 |
26 | CN201610155954.9 | 一种与天麻共生的蜜环菌菌种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18/40 | 12 | 7 |
27 | CN201710903604.0 | 麻根的扦插繁殖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2/10 | 12 | 6 |
28 | CN201910916295.X | 一种促进白芨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种植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22/25 | 10 | 9 |
29 | CN201710881569.7 | ‘桂云’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22/60 | 6 | 6 |
30 | CN202210840023.8 | 保持“红毛”秋海棠叶片色彩及毛被色泽的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22/60 | 5 | 6 |
31 | CN202211002711.3 | 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22/60 | 3 | 9 |
32 | CN202310890152.2 | 一种角蒿属植物繁育至开花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22/60 | 3 | 9 |
33 | CN202211235560.6 | 一种建立草本根部半寄生植物皿内分根系统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31/00 | 3 | 9 |
34 | CN201010211608.0 | 调控杏黄兜兰生长繁殖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31/00 | 10 | 8 |
35 | CN202310273636.2 | 一种极小种群植物沧江海棠的繁育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31/00 | 3 | 8 |
36 | CN201910064871.2 | 一种加速滇重楼重楼皂苷I和重楼皂苷II积累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7/02 | 6 | 5 |
37 | CN201811181141.2 | 一种诱导烟草生产东莨菪苷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7/06 | 10 | 6 |
38 | CN201110129170.6 | 调节硬叶兜兰花期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G7/06 | 6 | 8 |
39 | CN202011172244.X | 一种腐生型兰花的快繁和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1/02 | 6 | 6 |
40 | CN201710883651.3 | ‘三裂’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1/02 | 6 | 6 |
41 | CN201710883630.1 | ‘健翅’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1/02 | 10 | 7 |
42 | CN201710883626.5 | ‘银靓’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1/02 | 3 | 3 |
43 | CN201811547100.0 | 一种三色凤尾蕨组培方法及其在种质保存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6 |
44 | CN201811546866.7 | 一种水角的组培方法及其在种质保存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7 |
45 | CN202011175008.3 | 一种福建莲座蕨离体保存培养基及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5 |
46 | CN202011175016.8 | 一种器官发生途径再生黄草乌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8 |
47 | CN201310537723.0 | 金银花种苗的快速繁殖和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6 |
48 | CN201711032751.1 | 诱导小叶龙竹试管内形成花芽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5 |
49 | CN201510423821.0 | 一种宝兴百合组培快繁和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10 | 7 |
50 | CN201510602891.2 | 见血青的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10 | 8 |
51 | CN201610725769.9 | 小斑叶兰的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6 |
52 | CN202111486243.7 | 一种促进大根兰试管开花和结实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3 | 8 |
53 | CN201310369919.3 | 建立梳唇石斛离体持续开花体系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5 |
54 | CN202010332531.6 | 一种厚朴胚性细胞快速繁殖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8 |
55 | CN202011172234.6 | 一种鸡骨常山种苗的组培快繁和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8 |
56 | CN202210791401.8 | 一种离体培养获取水角纯合体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3 | 7 |
57 | CN202010648937.5 | 一种高效获得无嵌合体四倍体厚朴植株与细胞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3 | 6 |
58 | CN202011405273.6 | 一种用于红花木莲的组培培养基、红花木莲胚性愈伤组织培养的方法及红花木莲快繁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6 |
59 | CN202210291018.6 | 一种红花山玉兰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3 | 5 |
60 | CN202210291029.4 | 一种深山含笑的组培方法和快速繁殖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3 | 6 |
61 | CN201711192038.3 | 一种旱地木槿紫色花系优良单株组培快繁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7 |
62 | CN201711191986.5 | 一种旱地木槿种子无菌萌发与快速繁殖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10 | 7 |
63 | CN201710903541.9 | 民族香料植物麻根的快速繁殖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20 | 7 |
64 | CN201510147487.0 | 一种促进杏黄兜兰无菌苗生长及增殖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6 | 6 |
65 | CN202111471692.4 | 一种促进虎斑兜兰种子无菌萌发及成苗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5 | 7 |
66 | CN201510299045.8 | 一种提高三七组培苗皂苷产量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5 | 10 |
67 | CN202311308721.4 | 一种高山植物塔黄的组培快繁及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3 | 5 |
68 | CN202311254481.4 | 一种樱草试管开花诱导培养基及其在试管花卉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3 | 5 |
69 | CN202311361026.4 | 一种大理罗汉松的组培和离体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H4/00 | 3 | 5 |
70 | CN202211272418.9 | 一种杨柳科种子的长期保藏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N3/00 | 6 | 6 |
71 | CN202010333403.3 | 一种厚朴胚性愈伤组织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N3/00 | 6 | 7 |
72 | CN202111593468.2 | 一种抗月季茎肿瘤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N43/54 | 3 | 4 |
73 | CN201610540892.3 | 一种三七种苗根系生物包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N63/04 | 5 | 8 |
74 | CN201210109713.2 | 昆虫拒食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01N65/18 | 20 | 10 |
75 | CN201610868268.6 | 一种高粱泡果实、灰白茅莓、山莓果实的清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23N15/00 | 6 | 5 |
76 | CN201810930362.9 | 一种法尼基酚类化合物grifolin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61K31/05 | 2 | 10 |
77 | CN202010512412.9 | 12,15-二氧-α-蛇床烯在制药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61K31/11 | 10 | 9 |
78 | CN201911111966.1 |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61K31/122 | 20 | 9 |
79 | CN201711364335.1 | 白及属植物中militarine部位及单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61K31/7034 | 10 | 7 |
80 | CN201010529240.2 | 抗焦虑药物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61K31/704 | 10 | 10 |
81 | CN201310028414.0 | 紫果西番莲茎及叶提取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抗抑郁作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61K31/7048 | 20 | 10 |
82 | CN202211177698.5 | 具有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大果枣提取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61K36/725 | 3 | 7 |
83 | CN201010521880.9 |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A61K36/889 | 20 | 10 |
84 | CN201610451727.0 | 紫花针茅果实的清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B07B1/04 | 6 | 2 |
85 | CN202211107382.9 | 一种有效提高杨柳科种子活力的清理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B07B7/06 | 10 | 8 |
86 | CN202010142202.5 | 一种苯酚类AB环结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229/60 | 10 | 7 |
87 | CN201811600348.9 |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255/35 | 25 | 8 |
88 | CN201811583586.3 | 一种法尼基酚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39/19 | 2 | 9 |
89 | CN201811441879.8 | 毛麝香醚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43/253 | 10 | 9 |
90 | CN201711343941.5 | 新型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45/78 | 15 | 10 |
91 | CN202010676078.0 | 一种间苯三酚杂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药物组合物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47/57 | 15 | 7 |
92 | CN201610255786.0 | 具有脂肪酶抑制作用的绵马次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49/835 | 20 | 10 |
93 | CN202210376380.3 | 化合物Villanovane Ⅵ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62/32 | 3 | 6 |
94 | CN202211219023.2 | 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和/或肉桂酸乙酯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67/56 | 2.5 | 6 |
95 | CN201510066743.3 | 一种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的原料药物巨大戟醇甲基丁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C67/56 | 3 | 3 |
96 | CN201210109715.1 | 米团花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207/16 | 10 | 9 |
97 | CN202110068614.3 | 一种金属镍羟基吡啶羧酸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甲酸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213/79 | 3 | 8 |
98 | CN201910016442.8 | 2,3-二氢-4(1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239/91 | 10 | 8 |
99 | CN201810100495.3 | 帚状曲霉次生代谢物及其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07/33 | 5 | 8 |
100 | CN201810860673.2 | 一种混源萜二聚体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07/60 | 2 | 9 |
101 | CN201810469065.9 | 苄烯叉苯肽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07/88 | 10 | 10 |
102 | CN201910157770.X | Paeonilactiflorol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07/93 | 10 | 8 |
103 | CN201410085456.2 | 螺环赤芝素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07/94 | 10 | 8 |
104 | CN202011531215.8 | 草豆蔻中二芳基庚烷-查尔酮聚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09/06 | 10 | 10 |
105 | CN202110864393.0 | 一种间苯三酚杂萜类化合物的抗新冠用途及制备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11/58 | 10 | 10 |
106 | CN201710495433.2 | 系列开环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11/78 | 20 | 10 |
107 | CN202211104187.0 | 一种天麻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11/80 | 3 | 10 |
108 | CN201911111698.3 | 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11/92 | 20 | 10 |
109 | CN202210244139.5 | 砂仁素A~D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19/20 | 5 | 7 |
110 | CN201510012264.3 |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金刚烷型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及其药用组合物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321/10 | 10 | 10 |
111 | CN201910415366.8 | 一种酰腙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01/12 | 10 | 9 |
112 | CN201410152569.X | 克罗烷二萜化合物及其提取物和其作为昆虫拒食剂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07/06 | 10 | 9 |
113 | CN201910822030.3 | 依波加生物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依波加生物碱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71/18 | 10 | 7 |
114 | CN201910133443.0 | [吡咯并呋喃]-螺环茚酮类化合物及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1/107 | 5 | 7 |
115 | CN201010164411.6 | 千金藤碱及其盐的制备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1/22 | 6.6 | 9 |
116 | CN202111390722.9 | 二芳基庚烷二聚体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04 | 5 | 10 |
117 | CN202110855282.3 | 酰基间苯三酚低聚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04 | 15 | 8 |
118 | CN202211104188.5 | 一种天麻活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06 | 3 | 8 |
119 | CN200810058610.1 | 毛萼乙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08 | 50 | 8 |
120 | CN200810058703.4 | 毛萼乙素结晶、其制备方法及含有其的药物组合物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08 | 50 | 8 |
121 | CN202111486837.8 | 具有抗炎活性的乌药烷型二聚倍半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10 | 15 | 10 |
122 | CN200910095183.9 | 一种制备毛萼乙素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10 | 50 | 6 |
123 | CN202010222600.8 | 去芳化异戊烯基酰化间苯三酚杂萜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10 | 10 | 8 |
124 | CN201410145907.7 | 没药烷型倍半萜类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10 | 5 | 10 |
125 | CN202010716766.5 | 青蒿素-苯胺基喹唑啉类D类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20 | 10 | 9 |
126 | CN201810468703.5 | 青蒿素-苯胺基喹唑啉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20 | 10 | 9 |
127 | CN202010512429.4 | 三环氧六氢色酮A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3/22 | 10 | 10 |
128 | CN201910822028.6 | 一种吲哚生物碱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吲哚生物碱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498/22 | 6 | 9 |
129 | CN201410338943.5 | 生物素-鬼臼毒素酯化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519/00 | 10 | 8 |
130 | CN201310386410.X | 印楝原药及含其的杀虫剂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519/00 | 20 | 10 |
131 | CN201310097163.1 | 双吲哚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D519/04 | 10 | 8 |
132 | CN201911269531.X | 一种胞嘧啶核苷衍生物及该衍生物制备卡培他滨药物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H13/08 | 6 | 5 |
133 | CN201911268224.X | 一种邻-(1-苯基乙烯基)苯甲酸酯类糖苷化给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H13/08 | 10 | 5 |
134 | CN201911268130.2 | 一种尿嘧啶核苷衍生物及该衍生物制备去氧氟尿苷药物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H15/18 | 3 | 5 |
135 | CN201310495291.1 | 鬼臼毒素糖苷物和酰化糖苷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H15/26 | 10 | 8 |
136 | CN201510427002.3 | C3,C6,C17-三取代达玛烷型三萜皂苷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17/00 | 15 | 8 |
137 | CN201610130036.0 | 天然甜味剂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63/00 | 10 | 10 |
138 | CN201410177372.1 | 羽扇豆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63/00 | 10 | 7 |
139 | CN201510323496.0 | 天然甜味剂C-21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7/00 | 10 | 8 |
140 | CN201210419579.6 | C-3,11,12,20-四取代C-21甾体类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7/00 | 6.43 | 10 |
141 | CN201910084942.5 |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7/00 | 8 | 8 |
142 | CN201210439727.0 | 苯并吡喃三萜,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71/00 | 10 | 8 |
143 | CN201710220703.9 | C27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化合物与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71/00 | 30 | 9 |
144 | CN201810551086.5 | 一种升麻素苷-升麻三萜苷缩合物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及用途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71/00 | 10 | 8 |
145 | CN202011384628.8 | 西印度醋栗叶中的三萜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71/00 | 10 | 8 |
146 | CN201910157781.8 |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J9/00 | 8 | 8 |
147 | CN201811562387.4 | 一种对质子浓度发生响应的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K14/00 | 10 | 8 |
148 | CN202311160342.5 | 调控植物抗旱性和耐盐性的SpDREB2B蛋白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07K14/415 | 1 | 7 |
149 | CN202211471187.4 | 促进西藏虎头兰生长分化的胶膜菌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1/14 | 5 | 10 |
150 | CN202010879237.7 | 用于降解聚氨酯塑料的真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和用途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1/14 | 10 | 7 |
151 | CN201910049151.9 | 一种兜兰DNA提取缓冲液及其配制方法和使用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15/10 | 6 | 6 |
152 | CN201510808205.7 | 金针菇SSR分子标记及其对应引物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15/11 | 10 | 8 |
153 | CN201710998366.6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黄花乌头DNA条形码及黄花乌头的鉴定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15/29 | 10 | 7 |
154 | CN202210366171.0 | 一种抗性基因SpCIPK25、蛋白、表达载体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15/54 | 1 | 9 |
155 | CN201910966978.6 | 拟南芥AT5G10290基因及其突变体在提高植物耐旱性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15/82 | 20 | 9 |
156 | CN201910159312.X | CRISPR/Cas12a基因编辑系统在小立碗藓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15/90 | 20 | 10 |
157 | CN202110536915.4 | 一种快速获得羊肚菌分生孢子的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3/00 | 3 | 6 |
158 | CN202210029522.9 | 一种提高独蒜兰远缘杂交种子萌发率的培养基及其应用和培育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5/04 | 10 | 10 |
159 | CN202010002339.0 | 碳-碳环合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9/00 | 6 | 7 |
160 | CN201810934991.9 | 一种β-胡萝卜素酮化酶的人工合成突变体及其编码序列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9/02 | 10 | 7 |
161 | CN201910880234.2 | 茉莉酸-异亮氨酸羟基化酶编码基因片段及其沉默载体在提高马铃薯产量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9/02 | 10 | 8 |
162 | CN202111607067.8 | 拟南芥AT5G10290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9/12 | 3 | 9 |
163 | CN202010304746.7 | 一种抗癌活性蛋白妙沙林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9/22 | 50 | 9 |
164 | CN202110479022.0 | 双功能二倍半萜/二萜合酶LcTPS2、编码基因及其产物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9/88 | 3 | 10 |
165 | CN201910108138.6 | 雪松醇合酶Lc-CedS编码基因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N9/88 | 10 | 10 |
166 | CN201710211798.8 | 鉴定黑色羊肚菌类群中十一个种的交配型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Q1/6895 | 12 | 8 |
167 | CN202210533264.8 | 一种基于ITS序列和matK序列鉴定睡莲杂种的两个亲本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Q1/6895 | 4 | 5 |
168 | CN201910049147.2 | 硬叶兜兰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引物组及其开发方法和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Q1/6895 | 6 | 6 |
169 | CN201810397676.7 | 罂粟DNA条形码测序及分子鉴定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Q1/6895 | 6 | 7 |
170 | CN202310299314.5 | 高卢蜜环菌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Q1/6895 | 3 | 7 |
171 | CN202310299313.0 | 两种强寄生性蜜环菌通用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及其引物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Q1/6895 | 3 | 8 |
172 | CN202310322085.4 | 一种基于二代测序开发用于三七药材真伪检测鉴定的引物、探针及其检测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Q1/6895 | 3 | 10 |
173 | CN202310580425.3 | 一种六妹羊肚菌SSR分子标记、引物组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C12Q1/6895 | 3 | 7 |
174 | CN202310265919.2 | 一种快速微创检测蒜头果幼苗活力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G01N21/25 | 3 | 7 |
175 | CN201610991804.1 | 一种剧毒蘑菇的快速检测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G01N21/78 | 10 | 7 |
176 | CN201510578102.6 | 长柱重楼抗癌活性部位PFE-PT3的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G01N30/88 | 10 | 8 |
177 | CN202310754684.3 | 一种基于RTK 技术开展复杂森林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G01S19/43 | 3 | 6 |
178 | CN201911411480.X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种发表系统及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G06F16/22 | 2 | 6 |
179 | CN201911411513.0 | 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植物种子管理系统及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G06F16/27 | 2 | 6 |
180 | CN201811561956.3 | 一种植物基因组差异甲基化区域的检测方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G16B20/20 | 10 | 7 |
181 | CN202110640825.X | 从二代测序数据挖掘植物ITSs序列并用于鉴别品种家系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G16B30/10 | 10 | 7 |